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两百年前,雨果曾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讲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大家对学校教育与阅读寄予了多么大的期待。
美国教育有“三大绝技”——阅读、运动和终身学习,阅读是排第一位的。美国人对于阅读的重视,从他们星罗棋布的图书馆上也能体现。基本情况就是车程20分钟的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五家图书馆。
和美国的学校相似,美国许多图书馆的建筑和设施远远谈不上豪华,只称得上“够用”。但最让人佩服的是,无论多贫穷和偏远的社区,都一定会有图书馆,并且这些图书馆的硬件,也并不会比高档社区差到哪里。对美国家长,特别是经济条件不够富裕的家长来说,图书馆是最好的免费教育资源。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阅读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设计打造一个好的阅读空间?如何运用各种创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呢?
这值得我们更多的思索……分享一些创意设计案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些许启发。
01.童书森林中之岛
“ 我想建造的是,能让人心扎根的地方。—— 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这个世界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建筑师之一,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不论是“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还是“光之教会”都成为了建筑史上的标志性作品。不久之前,安藤忠雄的新作「童书森林中之岛」(こども本の森中之岛)在大阪落成,这也是他献给家乡儿童的一份礼物。
无论是光之教堂,还是北海道墓地中被薰衣草覆盖的寺庙,安藤忠雄都擅长建造心灵驻地。在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安藤忠雄都希望大人和小孩可以找到一个能够喘息的空间,这也是「童书森林中之岛」的设计初衷。
全方面接触书本的空间设计
在这座三层楼高的建筑中,他利用高低落差制造出多层次的空间分布,为了让阅读者全方位接触书本,在书廊、阶梯等多个地方都设计了随时可以坐下看书的座位。小朋友随时随地都能进入阅读氛围。
以儿童的视角分类图书
这个童书馆在儿童美育上不只做做面子,选书也充分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根据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分类,归纳出12个选书主题。就连类别的命名,都运用孩子般的轻松口吻,缩短孩子与书的距离。
“时尚”被定位为“美丽的事物”,“喜欢动物的人”“和大自然一起玩”这种视角也明显是孩子的感知。其中最特别的是以「生死」为主题的选书区,让小朋友们从小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或许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能有更多启发。
就连安藤忠雄本人也为这个图书馆推出了自己的首部绘本《恶作剧的建筑家》,讲述了在童书森林中之岛里,一位长得非常像安藤忠雄的神秘大叔带着孩子们探索图书馆、了解建筑的故事。
混凝土清水模圆形创意空间
为了吸引孩子进去图书馆空间,安藤忠雄在一楼以最标志性的清水模手法,打造出超过十米高的圆形创意空间,并将书本里的文字幻化成影片,用各种不同媒材,引导孩子一步步进入书本世界之中,开启无限想象力。小书本读累了,可以来这里休息着看大故事。
02.“山脉上”的图书馆
有人在图书馆中造“森林”,有人建“山脉”,这个儿童图书馆位于墨西哥第三大城市蒙特雷。蒙特雷工业繁荣,曾经的一个工厂被改造成了市中心的综合性公园Fundidora Park,这个图书馆就位于其中一个旧仓库中。整个设计并没有因为用户是小朋友而降低本来的工业气质,反而从另一种程度上增强了它。
场地中的阅读平台模拟了蒙特雷的山脉地形,书架不再单是储藏功能,也能支持动态的玩耍和学习,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丰富多彩的几何形体要素与古色古香的工业建筑碰撞在一起,焕发出独特而欢愉的魅力。
老旧的工业建筑里充满着鲜艳的色彩与几何美学,这是建筑的新生代之美,建筑又承载了生命的新生代。
03.聋哑儿童的红砖小屋
这座位于非洲穆因加的红砖小屋几乎与地面融为了一体,乍看平平无奇,其实大有讲究。取材于当地的压缩土块使它与环境完美融合,与我国南方建筑设计相呼应的走廊门廊也是当地的传统,大雨、烈日都由这个门廊庇护,在此休息、等待也成为一道风景。
这个图书馆其实是为当地聋哑儿童学校修建的,作为一个设计尝试,也将为聋哑儿童学校打下前站。聋哑儿童因为声音而被隔绝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个图书馆却处处为他们打开大门。门廊上柱子之间的透明门既能透光,也能拉近与外面广场的距离;墙面上的小孔透着知识的光芒,帮助空气流通,也提示着图书馆的营业与否;窗户打开后还能完全迎接当地山区的壮丽风景。
图书馆的材料主要采用的由当地土压缩支撑的砖和烤制的瓦。因为当地土地生产的瓦片比通常瓦片要重,建筑师设计了更为密集的支撑结构体系,同时让屋顶的斜率为35%,最适应现有的结构体系。
高高的屋顶适应当地的气候,加上上部留出有规律的砖洞,也更有助于排热。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则呈现出阶梯式层段,靠近街道的一侧为最小的图书馆读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孩子们不仅可以坐在木质台阶上阅读,还可以躺在麻绳的吊床上阅读,十分梦幻。尽管上帝为这些聋哑孩子关上了一道门,但书本和吊床也许能带他们去另一个天堂。
04.共享瓢虫
共享瓢虫书屋的诞生来自建筑师想为朋友的儿童教育事业出一份力的心愿。朋友经常需要从办公室搬出搬进一些创客材料,只能用装菜的小推车操作,建筑师便将废弃的共享单车、城市报废的汽车铁皮、环保板材边角料组合,为朋友实现了一个移动的儿童创客课堂,就是这只大瓢虫。
七星瓢虫是小朋友们熟知的益虫,将瓢虫翅翼打开的方式运用到三轮货架的遮盖开合中,对于小朋友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封闭的内空间合理地设置了陈放展台,上小、下大,正适合儿童坐着阅读。
作为通用的延展功能之一:“微型共享书屋”,这里面的书籍都是通过向好友们征集闲置的二手书籍而来,每人提供一本或多本图书,在图书中可增加关于共享此书的一句话。共享微书屋可放置在城市的某个空间,他人可以随意阅读,也可以将自己闲置的书籍放置于此,或替换取走自己喜欢的书籍。城市单车的共享荒废了,让大家的闲置书籍分享起来。
共享瓢虫,就像行走在“城市叶片”上的“益虫”,它可以是一个移动的书屋、一个儿童创客课堂、一个便利摊…或者,它只是带给人们对城市未知进程的一次善意思量…
05.彩虹里的书店
苏州钟书阁的童书馆隐藏在一道彩虹的背后,要走过层层梦幻的场景才能抵达。
在推荐书阅读区,是由对偶而得洁白的水晶圣殿下幽黑的山洞,象征阅读有时会让你有些沮丧,似乎陷于迷茫。但这山洞并非一片漆黑,思想由如萤火虫般闪烁在你的周围,激励往前走。我们用光导纤维来创造萤火虫般的光辉。
萤火虫洞的尽头,空间豁然开朗,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幕墙带来了明亮的自然光线。我们先在这里布置了收银台和咖啡吧,作为读者来到钟书阁中央世界的歇脚之处。之后的转折,读者就进入了最主要的图书阅览空间。
孩童之心城堡是由正反建筑小屋互相穿插组成很有参与性的空间,加之ETFE膜作为外墙组成的一个半透明的迷你城市。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地浏览书籍,交往,或者看着窗外的世界瞎想。所以它有时更像一个椭圆形剧场,你在里面看到自己的过去和生活的真相,你会想,或许很久以前,你就盼望来到这么一个房间。
06.留守儿童的书屋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高步村和其他的中国农村一样,正面临着“空心村”的问题:青壮年在城市打工,老人、孩子留守农村,经过数百年沉淀下来的侗族文化遗产无人可继。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团队决定为当地的孩子们建造一座图书馆来开启村落活化的行动。这座小型图书馆,被称为高步书屋。
楼梯在侗族村民的生活里似乎扮演着不可缺的角色,村民都喜爱在楼梯旁聚集,小朋友们则喜欢在上面玩耍。因此楼梯被设计进高步书屋里,既是村民可以互动的地方,也能让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坐下来看书,整个空间内轻松而愉悦。
在设计者看来,这个书屋承载着的远比城市中的图书馆、书店要丰富,这里是留守儿童们的精神支撑,也可能是他们走向山外世界的一把钥匙。同时,设计者们也希望高步村周边甚至侗族聚居区其他村落都会受到书屋的启发去建设相似的建筑,从而形成侗族的书的网络。
白岩松说:“人生最美是阅读,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阅读是孩子成长与终生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教会孩子去热爱阅读和享受阅读。爱孩子,那就让他爱上阅读。”
儿童阅读空间设计注重把握安全性、趣味性、益智性原则,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不断加入互动、体验的功能,注重色彩和空间布局,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角落,让他们安静下来,享受阅读,爱上阅读吧!
内容来源 | 51DESIGN、一夜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