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志艳谈家庭教育: 热爱劳动吧,孩子们!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做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活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活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活的孩子比不爱干家务活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20%。此外,离婚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劳动能力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其生活自理和将来从事某一职业自食其力的重要基础。但是有调研却发现,围绕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包括值日和手工劳动)和社区劳动方面共22个项目,小学儿童“经常”参与比例达到与超过六成的项目仅有4项。此外,半数以下的小学儿童“偶尔”或“从来没有”参与的项目有15项。可见,小学儿童劳动机会总体上是缺乏的,而且手工劳动机会严重缺乏。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做官的思想以及升学压力深刻地影响着父母的教育观念有关。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秀才、君子之流是不屑于劳动的。加之当今社会独生子女阶层的“王子公主”气,父母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其它都认为不重要,从而使得孩子的劳动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家长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

鼓励孩子承担适当的劳动

  

孩子做家务的兴趣未必从小就有,关键靠培养。很多孩子第一次帮忙摘菜时可能觉得挺好玩,但时间长了,不一定能坚持做完,做完了也可能不是心甘情愿的。一位家长讲述是这样做的,我儿子在帮我摘豆角时,我一边告诉他摘豆角的方法,一边教他一些有关豆角的知识,例如,“豆角是怎样长出来的?”“豆角里面含有哪些成分?”“豆角都生长在或成熟在什么季节?”——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农村,对日常生活的许多事情都缺乏了解,借做家务的机会传授给孩子知识,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

给孩子提供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不仅使孩子获得劳动的教益,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会使他们体验到责任感。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家长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对孩子进行耐心、具体的指导,从小事做起;二是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积极引导;三是对孩子劳动提出的要求要具体,且加强督促;四是多鼓励,少批评。


训练孩子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日常劳动。通过自我服务劳动的锻炼可以培养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品质。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因此,家长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会自我服务,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去上学等,这样孩子就会形成劳动的习惯,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为正确的劳动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当然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这样的自我服务要加以引导,到孩子能自理时,再放心地让孩子去做。一位母亲在为孩子擦皮鞋时只擦一只,她解释说,这是她创造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整洁,而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干净。如果经常这样做,就会使孩子养成自觉的卫生习惯。这位母亲抓住了孩子爱清洁的心理,她不是强迫,而是积极地引导孩子爱劳动。孩子在学会自我服务劳动的过程中还会逐渐认识到,人不光是享受劳动成果,还必须从事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服务。


学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加强劳动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美国中小学儿童的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上消防课,真的就开来了一辆消防车。学生们围着消防车,津津有味地听全副武装的消防员讲解并演示。翻阅美国的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内容就是一部部生活百科全书、社会百科全书,生动地展示了社会与生活、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这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学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立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基地和实习场所,规定学生必要的劳动时间。


来源|《发展教育学》

作者|单志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