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呼啸而至。教育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正在起势。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因时而生,呼应着教育的大变革和培养时代新人的新需求。
未来学校的定义是什么?未来学习有哪些特征?未来课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重构未来学习路径?未来学校的建设关乎学校课程创新、学习方式变革、学习空间构建、教育技术创新、学校组织形态变革……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说,让教育跟孩子们的生活相通,就是我们要构建的智慧教育生态。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
什么是生态智慧教育
生态,指生物生活的状态,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与环境相关。生态的教育环境,除了人文环境,还有自然环境。生态的校园,是绿色、开放、舒适、宜人的,尊重生命和人成长规律的教育。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树一样,树上每一片叶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基因,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生命、学会生存、教育孩子们学会共处。同样,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让教育跟孩子们的生活相通,这是我们所理解的生态教育智慧里面的生态。
智慧,从概念上来讲,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括了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计算、分析、判断、文化、包容、决定等等。智慧不同于智力,智慧是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智慧是更为高层次的,带领我们成功的角色。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不仅是能够解决具体的题目,还希望他有更高层次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是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高级创新思维,包括自然与人文感知、记忆、理解、判断、升华等所有能力,还有审辩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人员管理能力,包括协作能力和情商、学生判断和决策能力、对社会的回馈、谈判能力等等。
北京一零一中学架构了“4H课程”。
第一,头脑(Head),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思维、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灵(Heart),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灵就是他的德。他们怎么关爱别人、洞察分享、合作包容和对一些冲突的处理。当下的校园里面出现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国际上也存在校园欺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同伴之间所发生的冲突,如何处理冲突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三,双手(Hand),即劳动教育和实践探究。重视他的劳动能力,特别是重视给予能力。
第四,学生要健康(Health),包括了他的身体和他的健康生活方式。网络开放了,很多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玩游戏、整天拿着手机,要引导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做人和生存的能力。
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人文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田野调查,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他们有社会的责任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课程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研读经典,从经典当中吸取能量,在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放眼世界。除此之外,重视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学生社团课程,在这个学校里面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个性的发展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撑。
生态智慧课堂的学习方式多元。不只是跟随教师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能得到尊重,并且使群智成为共识;我们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档案,包括过程性记录,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推送;实行积分奖励,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让学习者的成果可视化呈现,以及我们有相关的学习工具支撑,学习任务是可以设计的,情境也是可以创立的。
生态智慧教育特别重视目标追求。教育是人生命活动的过程,课堂是适宜生命成长的良心生态系统,让生命得以自由生长与和谐发展。生态智慧课堂的目标是构建生态成长和智慧生成的场域。生态教育应该在生态校园里面,有参天大树,还有盛开的鲜花,还有绿油油的小草。尊重每个生命的成长,尊重每个生命的发展,在这个学校里每个学生都应该获得成功。
在生态智慧教育中,我们谈到四个场域。
第一个生活场,我们认为学生在活动当中体验,在体验当中得到成长,因为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成长,我们只能给他的成长提供一个适合的气候、环境、土壤、阳光以及养分,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每个学生得到更好地成长;
第二个思维场,课堂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个情感场,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自由和谐的氛围当中陶冶和美化。人工智能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岗位,因为我们的教育过程一定是要跟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碰撞;
第四个生命场,校园对人的一生来讲非常重要,课堂的缘起和归宿都是生命的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我们实行的生态智慧教育是我们基本的目标追求。
生态智慧教育的未来探索
基于此,将北京一零一中打造智能个性化学习平台应用场景,建设应用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平台,构建智能化学习支持环境,是我们对未来教育的基本探索。在学校智慧校园理念推进过程中,研究智慧校园、人工智能等各项手段怎么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技术手段根本的目标指向就是人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生态智慧教育,要抓住课堂主阵地,以信息技术来重新构建教学的六个环节。教育的六个环节是以学生为核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测、反思。人工智能环境下,它应该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一,有在线的预习,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课堂的及时反馈,包括课堂提问的及时统计和反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
第三,精准的学情分析,通过人工智能环境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作业轨迹精准捕捉。
第四,在这个条件下就能够进行分层教学,更加个性化。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更加个性化的教育。
第五,精细的成绩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精确诊断,包括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价。现有的评价非常模糊、主观,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探索一种相对比较精准的方式。
第六,结果的反思,包括评价数据,通过评价数据来进行更好的自我反思。
我们提出智慧课堂4.0给教育赋能。4.0应该是五位一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新课堂、新课改、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构建五位一体基于全场景的教育系统,推进智能化教学,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智慧课堂精准构建了师生智能教育学习的终端,课前可以为教师提供智能化备课辅助,这样的备课能够成为我们的群知。不同的教师、不同校区教师通过在线的备课,集中集体智慧,建成体系化资源,实现精准备课。学生拿着笔在纸上写的任何过程、思维轨迹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投影到大屏幕上,可以回过去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同试错的思维轨迹,充分满足师生教育需求。
希望未来一零一中智慧校园能够有五种不同的学习模式。
第一,未来校园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地方。学校不再仅仅是学生学的地方,也应该是教师学习的地方。师生同处一个物理空间,相互感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学生的技术运用水平要比教师高,我们的教师应该很快地去适应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的模式。
第二,未来校园应该是混合学习的地方,比如既有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又有线上的智能教学以及有个性化的辅导。混合式学习可以发挥线上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将线上线下教学时间进行整合。未来要去打破原有的秧田式的教室,还有机械的课堂时间。
未来的教育形态应该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学校教育,提供相对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第二是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应该是泛在的,随时随地随处打破年龄、年级、学科界限,能照顾到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第三是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订单式的私人订制。未来这三种教育应该是并存的,混合式学习有利于架构这样的模式。
学校已经发展变化了,学校不是封闭的校园,教室也是开放的,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实验室、礼堂、报告厅等,还有创客空间、虚拟空间。我们正在构建这样一个学习空间。在这个校园里,教师本身也在经历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抓住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另一个就是教师。
第三,未来的校园更重视体验,尊重学生的生命、生活和生长。“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未来的生活应该是体验学习的地方,我们越来越尊重学生真实的体验,让我们的学习跟世界进行连接,我们通过真实的情境来迎接真实的挑战。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推进跨地域的教育场域,通过5G连接中国的校园和外国的校园,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第四,未来校园是学会学习的地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学会”,学校应该是一个更会学习的地方,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课程,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选择,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中国正在推进的高考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在这里面选择学习方式和习惯,直到最后能够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需要反思、需要选择、需要规划,这样才能找到更加适合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思考,在未来的北京一零一中校园里怎么样让学生成为校园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让学习成为每个孩子自己自觉的事情。
第五,未来的学校也是创造和分享的地方。现在回看我们的课堂,创造和分享的时间比较少,我们特别需要改变现状。
基于此,教师这个职业将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未来教师将成为学习数据的洞察者、学生学习的教练、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服务官、学习环境的设计师。教师有多少时间创造,学生就有多少创造空间。
时代巨变,危机潜伏,我们要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学校、混合学习的学校、体验学习的学校、让孩子学会学习的学校、懂得创造分享的学校。
作者 | 陆云泉,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
内容来源 | 光明社教育家、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本文刊于《教育家》杂志,文章有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