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幼之情在心田 ——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一幼儿园园长武云霞


“园长妈妈、园长妈妈……”每天清晨,伴随着一声声稚气的呼唤,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一幼儿园园长武云霞微笑着来到孩子们中间,回上一句“宝贝们真乖”。

从教20年,“园长妈妈”成了武云霞最为熟悉亲切的称呼。时刻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和爱,是武云霞幼教生涯中始终秉持的宗旨。她用炽热的心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用无私的爱耕耘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们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探索园本课程,满足孩子需求

永远精神饱满、永远积极肯干,是全园教职工对武云霞最深的印象。

不管是日常的听课、查班、检查安全卫生,还是每次举办社会实践、开放日等活动,武云霞都亲力亲为,用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带动其他人一起奋斗。

“园长不仅仅是管理者,更应该是专业的首席教师。”武云霞说。

从一名小学转岗教师,成长为一名全国名校长培养对象,武云霞知道只有吃透理论、精通业务,才能更高效地用满腔热情投入幼教事业。

面对幼儿园课程形式单一、教师专业水平较低,以及藏族幼儿普通话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武云霞带领教师大胆破题,从尝试开展大区域、走班游戏、社团等活动,到构建包含爱之源基础课程、悦之源辅助课程和礼之源融合课程的“三源”文化课程体系,逐步探索出幼儿园科学性与适宜性相结合的园本课程体系。

合作市地处高原,青稞是当地农牧民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特殊气候影响,其他谷类农作物不适合在这里生长。为了让幼儿能实地观察更多农作物生长情况,拓展园本课程,武云霞带着工人一点点建起温室大棚,番茄、辣椒、黄瓜、葡萄、葫芦等都被栽种。每一个环节,武云霞都参与其中。

学龄前孩子活泼好动。因此,武云霞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与园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让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引领下,逐步形成了“基于生活、源于自然、始于兴趣”的课程体系,做到了让课程贴近幼儿,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发展。

让幼儿在户外场地上锻炼体能,在区角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温室大棚里和蔬菜“做朋友”……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欢声笑语。

发挥头雁效应,创新引领出实效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建成一支专业团队,才能推动幼儿园教学持续进步。”自担任园长以来,武云霞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规划职业发展愿景,让团队更有凝聚力。

园内教师因民族不同有文化差异,因此,她明确民族团结与师德师风共融共促的工作思路,发挥“党建+团建+妇建+群建”的组织职能,为教师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提升职业幸福感。

完玛吉是一位藏族转岗教师,由于自身所学专业限制和语言沟通不畅,她在班级工作中遇到不少困惑,武云霞发现后,一有时间就去找她谈心,指导她撰写论文、申报课题,渐渐地,完玛吉变得开朗起来,现在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跟孩子们交流了。

2018年,武云霞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她说:“工作室成员都是来自各园的园长、老师,我们会一起开展各类教研培训活动、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旨在搭建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武云霞名校长工作室针对全市学前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难点、堵点问题,发挥研修基地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种子培育”作用,在教师队伍素质和园本教研质量上精准发力,为全市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引领和专业保障。

引领集团办园,辐射乡村有作为

2018年,根据合作市教育局集团化办园工作要求,武云霞所在的幼儿园被确立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作为总园,不仅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要带动其他乡镇薄弱园共同发展。

集团办园模式启动后,武云霞发现各园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等各不相同,尤其是面对农牧村幼儿园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层级多的现实,以及课程内容如何更好地适应农牧村小规模幼儿园的混龄教学等挑战,她毅然决然带领集团骨干教师和工作室成员,深入每一所农牧村幼儿园,驻村调研、开展教研,手把手、点对点指导帮扶,并结合两项课题研究,提出科学的集团运行路径,明确了集团成员合作内容和职能关系,切实提高了集团管理与运行效能。

同时,武云霞还依托“集团+基地+工作室”教科研模式,以研修基地为共生平台,以集团总园“三源”课程文化为载体,确立教师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建立开放合作的教科研组织,开展互动合作的园本研修活动,构建交互的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如今,集团内15所幼儿园在共享共进、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共同发展。其中勒秀镇分园在2021年集团重组时,作为州级示范园组建了第一个乡镇教育集团,实现了“美美与共”的集团办学愿景。

现在,农牧村的幼儿家长对自己家门口的幼儿园满意率达99.6%,更多的家长认可了家门口的幼儿园,武云霞带领教师以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作者:本报记者 郑芃生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07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