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美浸润学子身心


■两会热议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学校美育工作进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表示,要在健全美育课程体系、有效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强化美育课程实践环节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彰显美育育人价值、推进美育浸润行动。

强化以美育人,拓宽学科边界

美育是基于审美经验的教育,浸润是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其教育特点就是潜移默化,以引导、激励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这个意义上看,美育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艺术教育”。但在现实中,有代表委员关注到,一些学校美育工作存在简单割裂的现象。“一旦忽略了美育的整体性,美育就会成为缺少内在目标关联的‘教育孤岛’。”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导演、北京市第二中学艺体中心主任孟艳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也关注到,有些学校缺乏“大美育”思维,“美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缺乏深度整合与衔接,导致美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难以与其他学科实现融合”。

如何破解?张娣芳建议,加强美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美育课程模式,助力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艺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美育教学设计不应仅关注文本表面内容,而忽视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孟艳表示,学校应积极探索美育与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力求通过“大美育”让学生发现学习、生活之美。她建议,可以探索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多学科渗透、多资源整合、多场域衔接、多方式并举的美育教学模式,将美育协同理念切实融入教育全过程。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珂建议,应当设立跨学科美育科研项目,鼓励更多学科积极参与美育研究。此外,梳理现有跨学科美育的实践案例,作为优质案例向社会发布,供大家学习。

壮大美育师资,创新课程评价

美育课程是学校美育工作实施的主渠道,要抓好这个主渠道,一方面要健全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美育师资队伍。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仍存在缺口的问题,孟艳建议,增加师范类学校艺术专业招生计划,也可创办专门培养艺术教育师资的艺术师范学校,成立专门的艺术教育高等专科学校,有计划地培养专业艺术教育师资。

此外,美育课程评价指标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未来的美育课程评价机制如何完善?王珂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关于美育课程的反馈评估力度,适时对社会公布。在张娣芳看来,目前的美育评价较为注重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应该更多地注意对学生审美情感、审美判断和创造力的培养与审视。

“完善美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搭建学生在不同领域和层次上展示美育成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张娣芳说。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审美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正高级教师马丹带来了一份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美育体系、提升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的建议。

在调研中,马丹发现,美育课程应当突出实践环节,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实践技能的培养是美育课程的任务之一。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就提出了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要求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至2项艺术专项特长。如何在美育课程中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不仅学习美学知识,还能在实践中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孟艳表示,首先要在学科课程中扎实践行美育。针对一些学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实践教学短板,她建议,小规模学校应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学校建设美育场馆,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共用共享。学校应充分配置美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健全美育器材补充机制。

“艺术教育可以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开设艺术课程、组织艺术活动、建立艺术社团等方式来加强艺术教育。”马丹建议,可以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校引进校外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马丹表示,按照国家对美育教育设备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各美术馆、博物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美育场馆应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向学校提供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所需的场地、器材、设备、仪器、工具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政策举措·

2023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举办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

2023年5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推进会举行。

202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开展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巡展巡演。

202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开展2023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2023年12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

作者:见习记者 郑翅 本报记者 梁丹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05日第3版 版名:2024年全国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