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


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路径和一大趋势。甘肃省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将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能传承红色基因,又为本地思政课教学指明了方向。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肇始于1953年9月学校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距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秉持“明道信道、守正创新”的院训,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为办院理念。近年来,学院在教学方面将甘肃省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发挥实践育人、铸魂育人的重要功能,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培训平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将甘肃省红色教育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学院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出众、专业水平精湛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依托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等研究和培训平台,利用多元化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带领思政课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进行研修实践培训,以专题讲座报告学习和参观当地红色革命遗址等形式,为实施“理论+实践”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动员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腊子口战役遗址、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高台烈士陵园、南梁革命纪念馆等甘肃红色教育特色资源。思政课教师充分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才能深刻地感悟红色精神,更有效地把当地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用心地向学生深入介绍红色资源,阐释好精神内涵,讲好甘肃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精神,让思政课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融入红色教育资源,丰富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

为秉承“培养正气、涵养骨气、蓄养底气、善养浩然之气”的育人目标,学院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在理论教学中融入甘肃省红色教育资源,不仅充实和完善了既定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对这些红色资源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更能引起共鸣。以南梁为例,这里有众多革命英雄人物故事和南梁革命文化遗址,铸就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作为教学资料加以讲解和应用,可以诠释出甘肃这片红色土地的创建、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的基本结论,更易于为学生接受和理解。既可以具象地进行理论阐释,又能联系地方特色介绍党在当地的发展历史,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和地域情感。学院教师通过讲授红色案例、观看红色视频等方式,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高尚品质、人格魅力以及红色资源所折射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了有益探索。

利用好红色教育资源,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

甘肃省红色资源是天然的教学素材,便于组织实践教学,使思政课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为落实好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素材和内容,学院思政课教师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将思政课搬到“第一现场”,打造以“甘肃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为主题的“沉浸式”“互动式”“情境式”新型思政课。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组织学生前往腊子口战役遗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岷州会议纪念馆、俄界会议遗址、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观摩,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影视资料、参观革命物品,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事迹,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引导学生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艰苦征战、英勇顽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真正感悟“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由学院青年教师带队参加的“行走的大思政课”暑期实践队,不仅收获良好的社会效应,并且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元素。

甘肃省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历史遗存、人文精神、红色故事等能为思政课提供更直观、更生动、更鲜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中更容易深刻感触到党在甘肃省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深入贯彻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