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安全岛”育人“活教材”


9月1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学生在上开学第一课。 侯继庆 摄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保证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是党中央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的明确要求。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所有灾区学校都按时开学了,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很踏实很欣慰。你们学校在这次防汛抗洪中成功避险,而且很好发挥了“安全岛”作用,要用好这一生动教材,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这次抗洪救灾孩子们会终生难忘,要让他们学会感恩、立下志向,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在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指出

今年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乘车来到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习近平总书记说,你们学校在这次防汛抗洪中成功避险,而且很好发挥了“安全岛”作用,要用好这一生动教材,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这次抗洪救灾孩子们会终生难忘,要让他们学会感恩、立下志向,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全校师生和门头沟区广大干部师生倍感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学校,我们全体师生都备受鼓舞。我们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立下志向,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妙峰山民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焕说。

全力筑牢校园“安全岛”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妙峰山民族学校一间教室,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主题班会。大家争着向习爷爷展示自己以抗洪救灾为主题的手工制品,并汇报自己在洪灾面前的经历和感受。

抗洪救灾期间,妙峰山民族学校被定为妙峰山地区的群众安置点和重要物资转运站。

收到学校将承接救灾抢险安置工作的通知时,马焕刚做完一个小手术。不顾伤口的疼痛,她立即赶往学校部署相关工作。

“不少老师都主动报名来支援,但道路中断无法进山。”马焕和同事们一人多岗,承担了大量救灾安置工作。

“有些村民来到学校安置点的时候,什么都来不及带,衣服湿透了,我和老师们就把孩子们不用的旧校服、训练服等拿出来救急。”马焕介绍,灾情最严重时,学校共接收安置附近受灾村民270多人。

忙起来的时候,马焕和同事们连饭都顾不上吃。有时候刚吃上一口饭,就来了一批需要安置的村民,他们放下碗筷立刻为村民们搭折叠床、送水送食物。

“看到大家一起排除困难、共同努力,我特别感动,浑身充满力量。”马焕说,在断水断电、信号不通的那一段时间,妙峰山民族学校成为附近受灾群众的“安全岛”。学校干部、教师协助保障了受灾群众物资及生活用品供应,还主动跟村民交流,尽量带给他们心灵上的安慰,让学校成为受灾群众临时但温暖的家。

不仅在妙峰山民族学校,危难时刻,当地一座座校园成了安全灯塔、大爱之所。

在王平中学,面对学校前面十几间民房被洪水冲垮,通往学校的道路也被洪水阻断的险情,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连朝迅速找来工具,凿墙破洞,与村干部冒雨先后往返20多趟把村民接进校园,安置在学生宿舍,并为他们提供了学校仅有的桶装水和食物。

在三家店小学,前来紧急安置避险的居民中有不满周岁的婴儿,有年过九旬的老人,还有十几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校开放阅览区,打开校史馆,建立活动区,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唱歌、绘画、做手工,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倾心服务救灾“驻扎地”

妙峰山镇位于门头沟区深浅山区的交接地带,是抢通进山道路的最前线。洪灾发生后,武警北京市总队机动第一支队、葛洲坝集团、陶然亭街道、海淀青年突击队、海淀消防支队、北京朝阳医院、永定镇民兵、门头沟区医院、中国移动等各方抢险救灾和重建支援人员共400余人陆续奔赴妙峰山镇。地理位置比较便利且空间较大的妙峰山民族学校成为各方救援人员、救援车辆的驻扎地。

那段时间,妙峰山民族学校的教室里住满了抢险人员,操场上随时准备接收转运各种救灾物资。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学校干部教师都加入了抢险志愿者的队伍。

由于天气炎热,搬运物资时,马焕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透,刚做完手术的创口隐隐作痛,她就用一只手搬东西、干活。创口两次感染,马焕匆忙下山换药后再次返岗。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看到马焕的情况,都劝她下山休息几天,但马焕仍然放不下这个“大家”。

有了这样的“主心骨”,妙峰山民族学校的干部教师们没人喊累,全力做好救援人员的食宿、物资等保障工作,组织村民有序领取各类救灾物资。

洪灾发生前夕,门头沟区教育系统主动靠前、提前备汛,储备应急保障物资,迅速组织各学校主动向属地镇街、社区(村)报到。据统计,灾情期间,门头沟区教育系统发挥学校平急两用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全力以赴开展群众安置、物资转运、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累计安置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7331人。

点亮学子“理想之灯”

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化作了最有说服力的现实“教材”。

11月10日,经历了洪灾的孩子们,用他们亲手制作的黏土作品,感谢他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教学楼一层的教室里,五(1)班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举行主题班会,主题是“我身边的抗洪救灾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也加入进来,认真倾听。

一名女生拿起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早出晚归,满身泥水,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又出去了,特别辛苦。”

手举白衣天使的黏土作品,一名男生讲述了自己在安置点看到的场景:“有一天,一位奶奶突发心脏病,几位医生赶紧取来仪器给奶奶做检查,还询问奶奶之前的身体状况,第一时间给奶奶治病。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

看着这些懂事的孩子,习近平总书记目光里充满温暖:

“这次灾害,孩子们亲身经历,对一生都有重大影响。你们通过自己身边遇到的事,遇到的解放军、志愿者、村干部等等,就会看到,危难之际,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会为人民冲在第一线。”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立下志向,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灾后,妙峰山民族学校第一时间开展了两轮“问平安”行动,关注洪灾中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家庭受损情况。妙峰山民族学校在门头沟区教委指导下,以“沉浸式心理班会”的形式精心准备了开学第一课。班会上,部分学生、家长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妙峰山民族学校八(1)班学生王佳一说,这种形式新颖的开学第一课让自己印象深刻。她说:“洪水无情人有情,灾后我们得到了各方的救援和帮助。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次如期开学的机会,更加努力学习。”

门头沟区教育系统由教研部门牵头,搭建统筹安排、筛查预警、精准干预、心理班会、校家社协同“五位一体”的心理实训平台,组建以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突击队,通过团队辅导、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

像妙峰山民族学校一样,门头沟各学校把弘扬抗洪救灾精神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教育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抗洪救灾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将弘扬抗洪救灾精神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大思政课”中。

“在这次抗洪救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组织优势,看到了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思想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师生的每一句嘱托,都鼓舞着我们,指引着我们以更饱满的精神努力推动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说。

(部分内容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