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研究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从事课题研究是教育发展新形势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成为研究者,有助于教师从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进入到课题研究的阶段,能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聚焦语文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炼课题成果,用课题研究成果改进教学行为,较好地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助力教学提质增效,助推教师专业化、创新型、高素质发展。

海口市第十一小学的老师们在进行语文科组教研活动。吴春娆 供图

聚焦真实微课题,叩开教师教研之门

鼓励教师从微型课题开始尝试课题研究。微型课题具有内容实、范围小、形式活、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一般教师个人或者较小的研究团队就能完成。微型课题所需的研究时间较短,而且主要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而开展,更具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于教师的教,有课堂管理、课堂评价、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写字教学等方面;关于学生的学,有学习动力不足、课堂专注力不强、书写习惯不好、课外阅读兴趣不高等方面。这么多问题,要研究哪个问题?三字可蔽之:“急”“小”“真”。“急”就是眼前急需解决的;“小”就是从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真”就是真实,问题真实存在,研究实践过程真实发生,成果真实有用。如教师在一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刚接触写字,得从零开始教;一部分学生接触过不规范的学前写字教学,存在各种书写问题,比零起点学生更难教。学生书写水平参差不齐,写字问题是教师最想解决的难题。由此,教师把研究课题确定为“小学语文低年段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就从查找学生书写不好的原因开始,通过分析原因,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选题,解了“急”,契合了“小”和“真”,实实在在提高了学生书写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些年轻教师由于入职时间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面对课题研究时会束手无策。为解决这类问题,学校通过赠书、邀请专家指导等,引领教师叩开微型课题的研究之门,并从语文学科组率先开展微课题研究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聚力教学真过程,保障教学研究顺利实施

课题研究实施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寻找理论依据、落实研究方法、处理研究资料等工作要做。学校组织各学科组按研究计划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逐步引领教师学会做“实在”“有用”的教育科研。

第一次做微课题研究,语文科组长作为课题主持人,可能会存在计划性不强、研究步骤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研究方法不适合等问题。校长或学科带头人要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以陪伴式指导下到各学科组参加课题研究活动,给予适时指导。

如,在五年级语文学科组课题研讨会上,教师们围绕“小学高年段随文小练笔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分享了各自的做法:在哪篇课文里做了随文练笔,练笔成效如何,并展示了一些学生作品;学科组长就教师们的练笔次数、练笔设计、学生作品进行了点评。就小组的课题研究现状,校长或学科带头人可凭借多年在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给予适时点拨:第一,现阶段大家都停留在“我做了什么”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对“随文练笔”进行思考和总结归纳,如“随”,哪些点可以“随”(在有感触处随、在留白处随、在拓展处随、在精彩处随、在可变处随……);如“文”,哪类文可随;如“练”,怎么练?教师要怎么给学生搭训练阶梯?第二,针对之前教师单打独斗的做法进行改进,在课题研究中讲究分工、资源共享、团队合作。通过引导,课题组长对研究任务进行总体设计。首先,按单元分人分组,研究提取每单元课文中的练笔点;其次,集中讨论各单元的练笔点提取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更好的设计;再其次,制定整册课文的随文练笔点,全组共享共练。第三,为学生搭建训练阶梯出谋划策,共同想办法。课题组成员可以分享各自的做法,然后汇总相似点、不同点,总结归纳出一个教学模式,如“品析—模仿—练笔—点评”,组内边实践,边调整,再实践,直至研究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随文练笔”教学模式,形成研究成果。

为帮助教师规范收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材料,学校邀请省课题专家库的专家对如何收集、管理课题资料进行了专题培训,让教师明白课题研究过程中需树立很强的“资料意识”,即有针对性地、随时随地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资料呈现方式要注重多样化,如同一项活动,可以有文字资料、录像资料、图片资料等。资料收集以后,还要及时整理、科学分类,便于资料保存和日后使用。

着力课题应用研究,实现提质增效

开展微课题研究两年多来,教师们较好地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但各学科组的小课题研究方向比较散,没有形成合力,可推广应用的成果不多。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通过研讨,提出各语文学科组需要加强合力,以某个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提纲挈领”助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更好地锻炼出一支具有较高教科研能力、与教学相促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经充分研判后,语文学科组把突破点放在习作教学上。

首先,认真总结当前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方法、策略研究不深入,对习作教学抱有畏难情绪,许多教师不知如何教、如何评;二是学生写作能力较弱,写作时无法可依、无径可循,甚至无话可说。从考试成绩上看,学生在习作部分失分较多,尤其是中高年级作文;三是习作的评价标准缺乏系统化,没有评价标准做导向,平时的习作训练便缺乏针对性,学生习作水平较难提高。

其次,在课题研究和推广中提质,改变教育教学状态。2021年6月初,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申请了省级优秀课题“小学生全息习作序列训练研究”的推广应用研究。在课题推广应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制定了周密的课题研究计划: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提高自身的专业认知;通过文献学习,让理论为课题研究领航;通过听示范课例、上研究课,聚焦课堂教学,让研究的过程清晰可见,在实践中建构全息习作教学模式;在研究各阶段通过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及时反思,让深度思维在课题研究中发生;按层级选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学生作品,记录学生改变;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研究论文等。

经过课题推广应用研究,学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全息习作的兴趣和态度,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有了明显提升,习作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学生习作课堂参与度提高,习作成绩逐渐提升。同时,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改变。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课题推广应用研究的实践者,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他们的教研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研讨汇报课、教学互助课等形式,教师在不断地备课、磨课中探究如何上好全息作文课,让已初步成型的全息习作教学模式反复得到运用、调整直至验证定型。最终课题研究成果有:低中高年段三套全息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一套适合本校的作文评价标准,一套提升学生课外阅读量进而惠及习作的好方法。

在全息习作课题推广活动的带动下,学校语文教师更加注重自身专业成长,专业素养明显提升。在各项评优评先活动中,参与人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并屡获佳绩。

做好课题成果推广,促进研究效益转化

如今,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教科研成果不断呈现,但不能让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停留在结题报告里,我们还需进一步做好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使之效益最大化。比如,“小学语文低年段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为低年段语文教师的写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低年段的同事纷纷借鉴,使得学校的写字教学更有成效;“小学四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有效策略研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该课题组的研究延续至高段,后续的四、五年级教师也共享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全息习作课题的研究推广,为学校的习作教学打开了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探寻习作教学的最佳路径,有计划开展读书分享、校本培训等活动,激励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不拘形式地开展习作教学的课题研究活动,与《课堂内外》杂志社合作,成立校文学社,为师生搭建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实践证明,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聚焦语文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炼成果,在成果推广中实现了研究效益最大化。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教师们在微课题研究中尝到了甜头,体味到了研究的幸福,促进了自身专业成长,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炼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内涵,制定了素养导向的、更加综合的课程目标;加强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明确了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题和内容载体;关注语文评价改革,明确了学业质量内涵,研制了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这些创新性理念和内容既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方向和契机,也为语文课程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学校将秉持“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结合工作实际,继续以微课题的研究方式,带领语文教师们就新课标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