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学校必须做出哪些改变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课堂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缓解家长过度焦虑迫在眉睫。笔者所在学校采取切实措施,见到实效。

1648706079(1).jpg

突破“增效减负”的关键


落实“双减”政策,应将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与作业管理。这既是“增效减负”的关键,也是突破的难点。增效,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就是要减轻作业负担。


学校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课堂改革体系,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坚持专家引领。每年开展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比赛、课改示范课等多类型的赛课活动,聘请专家把脉问诊,掌舵课改方向。其次,实行集体教研。尤其是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资源优势,实行小初衔接集体教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情发力,突出教研实效,在集体教研下,各学科针对重点想办法,突破难点共研讨。再次,学科提升有绝招。不同学科制订符合学情的学科提升方案。通过学科提升方案系统化明确学科提升路径,梳理分年级实施的具体策略,在明晰的素养导向下,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课堂效率。最后,强化作业管理。“双减”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要丰富作业的内涵。在作业布置上,学校实行作业“四化”,即差异化、随堂化、项目化和情境化,达到作业布置精准有效。


其中,学校要求体育作业规范化:实施“2+3+1”方略。即固定2个常规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每周坚持在家运动不少于3次;有1项终身热爱的体育技能。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动起来,锻炼身体,落实“双减”,有效提高身体素质。


阅读作业进阶化:课程化阅读使阅读与学科相结合,促进多学科互通融合。“项目化”阅读,精选作品,精心设计读书任务,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阶梯化”分级阅读,开展阅读达标定级活动,使学生理解阅读的意义,享受阅读乐趣,体会阅读带来的改变,从“想读”变为“享读”,在阅读中遇见更美的自己。


学科作业特色化: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各年级各科设计学科特色作业,例如名著微折本、数学错题集、地理中国行政区划泥塑制作等,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减负增效,感受学习的快乐。


消除家校沟通的障碍


“双减”政策落地,不单是学校的事,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家校共育要关注“三个维度”:专家引领提高度、专业教师陪伴增效度、家长参与拓广度。


首先,专家引领提高度,学校外聘导师、专家进行家庭教育的讲座、培训,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提升家校共育的高度。


其次,学校持有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达数十人,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开放心理咨询热线。不仅解决学生问题,更对家长处理亲子关系进行指导,增强家校配合的效度。


再次,学校多措并举增进亲子关系,如“悦读节”开展亲子共读,举办以国学、航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主题的家长课堂等,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家长的广泛参与,拓展家校育人的广度。


家校协同育人中,要逐渐清除社会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干扰因素,教育不是无条件“迎合”家长需求,因为个别家长的意见未必合理;我们要做更多符合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事,让“学”在课堂中心、“习”在校园中得以彻底落实。


学校整体改进举措


“双减”政策让育人主阵地回归校园。这对学校办学提出了整体改进的要求。


首先,条块管理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我们以“条块管理”为主线,以“文化引领”加持,最大限度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


学校“条块结合”管理模式的原则是“整体一盘棋,分工不分家”。条线与条线之间、级部与级部之间紧密配合,彼此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补台不拆台,凝心聚力不扯皮,形成合力不推诿。同时,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底蕴,打造学校特色的文化体系:在“和”文化的统领下形成以“和润”党建、“和合”课堂、“和美”德育为主线的学校管理架构,从这三大路径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优秀教师和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家国情怀、科技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身心和谐的时代新人。


其次,关注外在行为与内在素养相结合。学校紧紧围绕“和美德育”这一主线,通过和美少年评选、“三省十问”日督导、月考核等形式,注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进行规范和培养。同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辅线,把课后服务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努力培养富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通过书法、创作春联提升审美情趣;通过剪纸,在“非遗”技艺中感知民族文化精神;通过武术、戏曲等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渗入孩子的血脉和心灵。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堂,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创新思维的平台,留住文化根脉,培育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最后,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无论是学科素养还是德行品质,学校采用了各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如游戏、报告、成长手册等。坚持导向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坚持规范行为、注重规纪、养成习惯,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有多元主体的参与,生生间、师生间,以便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评价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总之,当我们的教育呈现出良好的育人生态、纯真的学术生态、生动的学习生态、愉悦的生活生态的时候,教师在幸福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教与学在合作中相互促进,最后的风景一定是教师教得投入和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和幸福!


(梁焕霞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六中学)


《人民教育》2022年第3-4期,原题为《“双减”倒逼学校整体改进》


作者:梁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