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曙虹 | 一图读懂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


◆学校文化是什么?

◆学校文化包含哪些方面?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学校文化建设具体建什么内容?
◆学校文化如何建设?
这些话题看似老生常谈,但恕我直言,并非每位教育人(尤其是办学者)对此都成竹在胸,有的观点可能似是而非,有的理解可能不得要领,还有的说法可能是人云亦云。
——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读懂了下面这幅图,你就对学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建什么、如何建的问题有了科学的、扼要的、清晰的答案。

 

图片



第一步,看“文化要素”——图中大红色部分

 

什么是学校文化?它是指学校组织长期以来所形成并信守的价值观和组织及其主体成员共同的行为方式与物化形态。其要素是:
首先,学校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学校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信念、态度、期望等精神领域的东西。它往往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出来,会产生精神力。
其次,学校文化是师生的行为方式,是学校中人特定的行为规范、生活习俗、处事手段。它往往通过学校的办学行为体现出来,会产生行动力。
第三,学校文化是一种物化形态,主要包含校园中的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它往往通过学校的办学环境体现出来,会产生形象力。

 

第二步,看学校文化力的“内容结构”——图中酱红色部分

 

所谓学校文化力,是指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综合力量。
学校文化与学校文化力并非同等概念,任何学校从建立之初起,它的文化就在逐渐形成,我们今天谈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在做“无中生有”的工作,不在于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是着眼于“从有到优”,在于努力提升、完善学校文化的影响和效能,真正使文化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智、推动学校长足发展的巨大能源。简言之,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在于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力。
从内容结构来说,学校文化力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精神力,就是学校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理念对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精神力主要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等表现出来,但办学理念本身不等于精神力。学校精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对各种理念项目的填充,即不仅仅回答学校文化“说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致力于“怎么说”。只有说得准、精、美、特,才更有可能感染人、鼓舞人、震撼人,使其效力充分体现。
二是行动力,是指学校成员把思想、计划、方案、制度等变为现实的操作能力。必须强调,各种办学行为只是行动力的载体,而行动力是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办学行为直接践行和展示学校的精神理念,也是社会公众认识学校、评价学校的主要依据,因而健全、优化办学行为(即提升执行力)对学校文化整体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形象力,特指学校物化环境所产生的内在张力,以及学校成员与社会公众对学校外在形象的感受程度。需强调的是,学校环境各种视听要素可产生形象力,但本身不等于形象力。学校形象力的提升,就是要强化环境的个性化育人功能,以办学的价值观为指导努力健全和完善视听要素,使它们能够充分传达学校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成就和师生的精神风貌。

 

第三步,看“表现形式”——图中雪青色部分

 

这里所说的“表现形式”,是指学校文化的呈现方式(亦即学校文化内容范畴)。
学校文化价值观及学校文化精神力通过办学理念表现出来。办学理念是学校在核心理念的统帅下对本校一系列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追求及其教学和管理观念的概括性表述,是一整套办学概念和观念体系。
学校文化的行为方式及学校文化行动力通过办学行为表现出来。办学行为是指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机制、程序、途径、方法等的总和。
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及学校文化形象力通过办学环境表现出来。办学环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办学环境指学校所处的社会生态,这里所说的办学环境取其狭义,特指校园内物化的、诉诸视觉和听觉的软硬件设施及其所营造的氛围。

 

第四步,看“策划范畴”——图中橙黄色部分

 

既然学校文化包含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环境,学校文化建设自然就要从这三方面着力。
办学理念策划范畴见下表: 

图片

办学行为策划范畴见下表: 

图片

办学环境策划范畴见下表: 

图片


最后一步,看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把整幅图从下往上看

 

一言蔽之,所谓学校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对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环境的战略规划、系统整合、个性强化、规范运作,从而完善学校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物化形态,以期达到提升学校文化的精神力、行动力和形象力,最终整体提升学校文化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