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


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和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是长期创造、不断积淀的产物。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反映出学校的传统和特点、个性和特色、思想和精神。

学校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校传统,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标识;要有故事和情感,能融入师生血液,滋养其精神和灵魂;要积淀深厚的底蕴,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育人品质。

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是多样的,或从学校办学历史中追溯,或从已有特色中提炼,或与学校所处地域相关联,而成都市玉林小学把爬山虎这种“自然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又为学校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


尊重校情,提取自然景观的文化符号

我们生活在符号化的世界并通过符号及其系统来传承文化。符号是文化传播的基因和载体,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内涵丰富。

学校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学校文化符号需要立足学校实际,从学校办学历程中的特殊事件或物体中提取。建校伊始,我校就种下了爬山虎。如今,爬山虎已包裹着整栋教学楼,成为学校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学校文化建设初期,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爬山虎之于学校和师生的特殊意义。2013 年 3 月,学校开展了“我为学校出点子”意见征集活动。当问及“您对学校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时,80%以上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回答:爬山虎。学校又问家长,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同样对爬山虎印象深刻。再问学生,回答亦然。

于是,学校以“爬山虎”为主题进行追踪问卷。当看到回收的问卷上写满了师生对爬山虎的眷恋和与爬山虎说不完的故事时,学校意识到:爬山虎已成为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的教育情结。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把它作为文化符号,正是一种顺应和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719104807.jpg

2014 年 3 月,学校从爬山虎这种自然景观中提取出它的艺术形象作为学校的文化符号,使爬山虎正式成为学校生态教育理念下的识别标志和文化形象。

这是非常典型的从校情出发提取文化符号的过程。当然,文化符号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这里,我们借用尤里·诺特曼1984年提出的符号圈概念来指称学校文化符号。一般来讲,我们将学校文化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这四个组成又可以分别形成各自的符号并进一步通过语言、图形及图像、听觉、行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彼此关联,就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动态的符号圈并发挥作用。

在玉林小学,班牌、标识牌都有爬山虎的身影,每一处景观都有爬山虎的文化气息,校歌、校训、校风都与爬山虎相关,它们整合为一个爬山虎文化符号圈,让身在其中的师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更好地发展自我,成长自我。

微信图片_20210719104822.jpg


多方参与,提炼自然景观的文化精神

学校文化建设是师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建设的主体理应是学校师生及家长。其中,文化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又理应放在首位。

文化精神如何提炼?以玉林小学为例,2014年,学校开展“我心中的爬山虎”研讨活动,积极听取老师、家长和学生对爬山虎精神的表达。数次研讨中,积极乐观、坚忍不拔、生命力强,成为大家笔下、口中的高频词汇。

据此,学校提炼出了“迎着阳光积极向上”的爬山虎精神。很快,这样的文化精神表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自觉调整个体观念与价值追求,逐渐凝聚起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看到,在学校提炼文化精神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爬山虎与环境、爬山虎与儿童、爬山虎的生命与师生的生命等产生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师生学习爬山虎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学会与他人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生共长,着力营造一种适宜师生生活和生长的教育生态。

这样的文化精神,来自师生又回归师生,自然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引。

微信图片_20210719105159.jpg

微信图片_20210719105204.jpg

微信图片_20210719105206.jpg


深挖内涵,凸显自然景观的文化功能

学校文化需要认同。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并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

玉林小学紧扣爬山虎文化,立足师生发展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学校对爬山虎自然景观承载的文化功能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一致认为:爬山虎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又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存在,它的生命形象可以很好地指引校园生命的蓬勃向上;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职业活力不足,需要一种阳光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引领;积极向上的爬山虎文化可以统领学校零散的主题活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又如,学校针对教师团队的发展特点,设置并开展了“爬山虎奖”——“我心中的榜样教师”评选活动,以激励性评价为文化导向,不设任何门槛,不定任何行政化的标准,让每位教师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引导教师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学习,让榜样的力量促进群体的共同成长。

再如,学校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我是小小爬山虎”评价标准,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公正、公平、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激励学生如爬山虎一样积极向上。

只有深挖内涵,培育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校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形成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210719105227.jpg


课程融入,体现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产品。要实现文化强校,就必须让文化下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才能体现它的文化价值。

在玉林小学,学校开发出“和爬山虎共成长”校本特色课程,让学生的成长发生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积极生长。“爬山虎,我来了”入学适应课程、“看着学 跟着做 慢慢来”习惯养成课程、“做温文尔雅的我”校园礼仪课程、“我们十岁了”仪式课程、“我和爬山虎说悄悄话”青春期课程、“未来的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爬山虎下的惜别”毕业课程等伴随儿童的成长,串起儿童多彩的校园生活,让爬山虎的精神慢慢内化到学生心中,慢慢成长为如爬山虎一样积极向上的人。

我们看到,爬山虎这种自然景观随着季节更替不断生长,爬山虎文化也引领着学校师生随着时间流逝变得丰富丰满,校园充满生命成长的喜悦,一切生动而充满灵性。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是所有学校都要遵循的新的课程文化。同时,课程与教学又是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是师生共同的行为、表现和创造。也就是说,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表现。如果一所学校的文化不能融入课程与教学,那它的文化只会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和创造文化,学校发展过程正是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学校自身文化的过程。如果一所学校主要依靠自身的文化和精神引领学校向前发展,那这所学校就进入了学校发展的高阶阶段。

微信图片_202107191052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