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85后博士创办的提雅学园:中国主场的全球化创新学校,长什么模样?



2018年,传统老牌民办学校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启动筹建一所面向未来的新式全球化高中——提雅学园(Theia Academy)。参与创校的老师清一色都是国内外名牌大学毕业生。为了让青春期的孩子拥有更完整的人生认知,他们是如何设计提雅学园的?提雅学园在课程设计、师资建设、兴趣发展方面又有哪些亮点呢?为了找到答案,外滩教育特约作者周一妍前往提雅学园,和学校老师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探访。


在北京,有一群高学历85后博士和硕士,他们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剑桥、伦敦政经、中央圣马丁等名校。这群传统教育的受益者,聚在一起干了一件大事:创办一所颠覆传统的新式高中——建华提雅学园。

学生时代,他们是一群学神、学霸。如今,走上讲堂的他们,目标是“让青春期的孩子拥有更完整的人生认知”。

前不久,笔者探访了位于北京亦庄的提雅学园,亲身感受了这所新式高中的教学,并和这群“高学历师资联盟”聊了聊,他们准备带来怎样的教育变革风暴?

   一、27年老牌名校的“新突破” 

 

在帝都教育圈,提雅学园很新,但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则足够老牌。

1993年,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成立。27年过去,在牛校林立的北京海淀区,突出重围,近年来中考与高考成绩一直稳定在海淀区前十,且逐年攀升。学校小学、初中录取比例低于5%,入学的申请难度之高,堪比哈佛。

2018年,这所传统老牌民办学校,决定用自己二十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做一件大事:筹建一所面向未来的新式全球化高中——提雅学园(Theia Academy)。校名中的“Theia”,是希腊神话里的“光明女神”。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209.jpg

谭静校长与提雅学园创始届合影

来自建华的4位85后博士王强、陈闽江、陈阳、张薇,成为提雅学园的筹备团队最初的核心骨干,他们恰好毕业于国内三所顶级名校:清华、北大和中科院。

这些来自中国教育界的“最强大脑”,决定基于过去所经历的教育反思,寻找最适合中国学生、立足中国本土的全球化创新教育方案。

那年秋天,他们把建华的一群初中生聚在一起,畅聊心中理想的高中生活。学生们畅所欲言,让这个团队听到了有些出乎意料的答案:

第一:没有考试。

第二:有好吃的。

第三:要有很酷的图书馆。

第四:要能到处玩儿。

“没有考试的学校,如何评估教学成果?” 

和建华学生的头脑风暴结束后,被学生称为“强叔”的提雅学园负责人王强博士,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的另一个身份还是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校长助理,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中学(筹)副校长。

1986年出生的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18岁以贵州高考理科第6名的好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2岁,进入中科院硕博连读,筹备提雅学园后,再次考入北大攻读教育学博士。

学生时代的他,曾觉得是为了学历而读书,也一直都是传统价值判断里的“好学生”。不过,经历过后,他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去反思,教育真正的意义应该是成绩?还是更应该帮助一个人更好的认知自己,认知这个世界?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252.jpg

改造负责人吴越、耿婧与新校区


王强介绍说,提雅学园的教师队伍里,他的求学履历不是最光鲜的:

成长导师体系负责人、家校共同体负责人陈阳,保送北大本硕博连读;

人文社科通识领域学术导师李妍,从外交学院一路走到伦敦政经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现在还是香港城市大学博士;

语言与文学通识领域学术导师金枭,复旦文学系毕业后,前往约翰霍普斯金研究教育学;

新加入的艺术美学领域学术导师李博涵,先后前往英国中央圣马丁、伦敦戏剧中心,学习戏剧编剧……

在这里的每个老师身上,都有着多元且丰富的经历。这群外界看起来很厉害的人,或多或少感觉到,在曾经的学生时代,都遇到过关于选择和方向的困惑。

创办一所学校,让这里的每一个学生回归真实的经历去成长,用系统的力量影响身处其中的每个人,不断迎接更好的自己。是这个团队从想法萌生开始就一直坚持的初心。

为了这样的使命,这群有着中西方视野、融合了多元文化经历的人,决心不照搬IB课程,不引入AP课程,无心做美国创新学校High Tech High、GlobalThinking的中国版,也无意打造“中国版伊顿”,“中国版夏山”。

“我们想做一所新式的全球化高中。它不是对西方现有国际课程的小修小补,而是中国人自创的,适合中国学生的完整的、全面的教育系统。”王强告诉笔者。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258.jpg

提雅学园新校区

艺术美学空间的沙龙分享区

茫茫人海,一群拥有教育理想的人看见了彼此。

丁丁,提雅学园自我认知与心理学方向学术导师,人大毕业后,全奖被剑桥大学录取、工作多年以后又在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心理和神经科学。她曾旅居海外11年,服务于全球10强企业,创办过自己的教育公司,也出版过一本获奖育儿图书,还是美国心理学家学会会员。

她曾在迪拜教育圈非常有名,许多国内学校组织学员短期访问迪拜,都会邀请她设计课程。她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从幼儿园到成人。

“以一己之力做教育,影响力很有限。如果和一群同频的人一起努力,更有可能做出一点改变。”丁丁告诉笔者,“第一次和提雅学园团队的沟通仿佛是在茫茫人海中,看见了彼此。我知道我属于这里。”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02.jpg

丁丁与她的两个孩子

何遵,提雅学园数学与智能科学通识领域学术导师,曾经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雷达工程师。如今的他,成为高中生的老师,他说:“外界看起来相当顺遂的人生,其实有很多道理是年纪大了才明白。我想把我的经验,趁早告诉年轻的他们。”

类似丁丁、何遵这样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以及行业工作经历的专业人士,在提雅学园“彼此看见”。王强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理想:

他们都认为,青春期的学生,开始了关于“自我构建”。而传统的教育,过分标准化的分科知识学习,不足以支持他们完成自我探索。他们不想让这群学生面临自己曾经遭遇过的迷茫,身处在兴趣与学业分离的矛盾中。

提雅学园的教师招聘环节,设置了一道题目:如果有机会担任自己曾经就读的高中校长,你会对学生做那些改变?

98%的应聘者表示,会增加兴趣培养、生涯规划的方向等相关的课程体验,帮助曾经的自己和未来的学生们,做出更清晰的未来方向选择。

无论是创始团队、还是提雅学园的老师、学生,都希望在这里,集结自己的智慧,打造独立的、本土化的创新教育方案。

这就意味着,这群先锋者,需要从无到有,创立全新的高中教育体系。


  二、MTC+GPA 中国式双轨制教育体系  

 

判断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升学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

提雅学园创造性地提出“MTC+GPA”的双轨制大学申请方式。学生在申请海外大学时,提雅学园将提供2份学校官方的成绩报告:

一份是课程成绩单,即GPA,给予学生在校学习课程中全面的学习表现。

另一份是素养成绩单,反映学生在学习期间通用素养的发展情况。

2019年4月,提雅学园正式加入“掌握式素养成绩单联盟”(MTC,由美国顶尖私立高中发起的能力素养成绩单联盟),成为中国内地第5所正式成员校。

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走MTC申请路线,可以不提交GPA,仅提供素养成绩单,就可以获得美国百所名校认可。笔者也曾于2019年专访过MTC联盟创始人。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06.png

2019年4月建华提雅学园正式加入MTC

(上图为MTC官网部分成员校列表)

在中国,甚至在全球,MTC尚属新鲜的申请方式。2017年,包括藤校录取比例极高的美国诸多顶尖私立高中,比如笔者曾经走访过的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美国AP课程最多的学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马克扎克伯格的母校)等均加入了MTC联盟。

在2019/2020年申请季,第一批MTC成员学校已经开始用MTC申请,并取得了不错的Offer,这也给提雅学园创校团队很大的信心。

但为了保险起见,提雅学园给学生提供了“两条腿走路的机会”。王强介绍说:“学生如果不选择MTC申请,依然可以提交传统的标化考试成绩和GPA作为申请材料。素养成绩单可当作辅助材料。”

提雅学园自主研发的“棱镜·PRISM线上素养发展平台”,借助技术手段,将每个人的素养发展情况数据化、可视化,并生成阶段性成长报告。通过高中三至四年(弹性学制)的持续追踪,给予学生真实的反馈,形成最终作为升学材料的“素养成绩单”。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10.png

提雅学园棱镜·PRISM

线上素养发展平台部分截图


笔者在学校看到了有关“棱镜·PRISM线上素养发展平台”功能介绍。它有点像一本无形的学生个人成长手册。学生把自己的作业、作品,学术成就、课外活动经历、收获的奖项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输入系统。学生毕业以后,依然也可以持续在系统内输入记录,进行持续地成长性跟踪。

学期末,学生需要整理出自己一学期的“成长证明资料包”,面对学校的素养答辩委员会,做一次展示,以实际经历,来证明自己素养方面的成长。

提雅学园的老师认为,这份见证学生发展的档案,是比GPA更有说服力的成长证明。

提雅学园以培养学生“成为有光的人,指引自己、温暖他人、照耀世界”作为最顶端的目标,为了真正在学校中实现,他们进一步将教育培养体系的目标基于素养层面与知识层面进行了分解,以此来系统化的推动培养目标达成。

在素养提升上,提雅学园参考世界经合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文凭组织(IBO)、世界各主流国家(包括中国)的素养体系研究,融合形成了“3个维度、12个通用素养”的系统模型,以支持提雅学园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14.png

提雅学园育人目标与12项素养模型 

对于知识方法层面,学校的颠覆性创新之处在于,完全自主研发了一套创新课程,整合了国家课程标准、美国Common Core Standards和AP、SAT的知识大纲,创建了提雅学园自己的领域知识图谱。老师授课时,将知识图谱里的知识点,贯穿到不同内容模块中。

提雅学园的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18.png

提雅学园的正式学习经历体系

第一个模块占比25%,为必修的底层核心学习,即是底层能力的打造与提升课程。

第二个模块占比25%,为必修的领域通识的学习,包括六大领域的基础知识。

第三个模块占比50%,为选修的展开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性成长来学习。

此外,目前提雅学园的课堂上,除了汉语言文学类课程采用中文教学外,其他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学习材料为全英文或中英双语。

作为全球化教育的报道者和观察者,对比多种国际课程后外滩君发现,提雅学园的第一个课程模块内容,是相当创新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模块中,包括了认知与心理学、人生与哲学、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沟通与表达等核心课程。在现有的国际化教育方案中,提雅的这部分课程内容,可谓是关于人的综合素养提升的最系统的设计。

另外,学校第三个课程模块中,选修的展开性学习占比50%,这就意味着学生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方向,进行深度研究。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22.jpg

在提雅学园随处可见到

用于讨论和自由学习的区域和可书写墙

如果用IBDP课程作对比,可以发现一个明显区别:IBDP要求学生学习6门学科,其中3门必须是高难度。提雅学园第二模块的通识知识,同样设置6门学科课程,但因为是为第三模块打基础的课程,所以难度没有IB高。

但是它不再以单一学科划分,而是将关联性强的学科,进行跨学科、系统性的整合,光看名字,就可以想象到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场景:

1 数学与智能科学通识

2 自然科学通识

3 人文社科通识

4 语言与文学通识

5 艺术美学通识

6 商业与经济通识

提雅学园的一年级,主要学习第一、第二模块课程,打好“指引自己、温暖他人、照耀世界”的认知与方法基础。

第二、第三年,在完成第一、第二模块的基础上,学生逐渐找到感兴趣深度发展的方向,参考未来大学和专业选择的意向,选择第三模块的课程进行学习和体验。

第四学年,学生完善申请材料,申请大学,并完成个人未来发展项目。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25.jpg

提雅学园创始届虹宇和伙伴设计的创意视觉

课程设计得越好,就越需要好的老师施行。因此,提雅学园在教师招聘上也有了新的创新。

不同于一般国际化学校把““高外教比”作为招生特色,提雅学园反其道而行之。王强博士告诉笔者,学校会严格控制外教人数,不超过教师总数的20%,更加聚焦在一些更适合其优势发挥的学科中。

这个做法,与学校培养目标息息相关。提雅学园计划培养的是“具有国际化符号的国之栋梁”,他们最终将在中国主场发挥价值。王强曾公开分享过一组统计数据,在8年前,10个留学生中有3个回国,如今10个留学生,8个回国,预测将来10个留学生,15个回国。

“培养国之栋梁,老外很难讲清楚,也很难培养我们国家的国之栋梁。”王强说。

这就是提雅学园青睐中国老师的原因。而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国老师,和中国学生的连接也更加紧密。这些高素质的老师,也势必更能吸引和培养出有光的学生。


  三、每个学生入学时需做三个重要抉择  

 

提雅学园没有传统学校的行政班和班主任。

学校设置了四个学院,每一位学生入学时,都需要做出自己的第一个抉择:发现同伴,找到归属。

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兴趣,选择加入其中一个学院。同一学院的同伴之间有着相同的文化认同,兴趣方向和价值认同,这将更近一步帮助他们构建情感连接。

在2021年9月即将正式开放的新校区里,知名建筑师马清运为每个学院设计了400平米的交流空间,同一个学院的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相互交流、学习、开会、举办讲座与各类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30.png

提雅学园开放讨论区

行为模式与空间类型分析推导

学生入学时的第二个抉择,是寻找伯乐。

他将和提雅学园所有的成长导师,做一次双向选择。双向匹配成功后,这位成长导师将每周与学生深度面谈一次,从入学伊始到毕业离开。

每学期开学,导师会帮助学生设定一个目标,进行目标规划和管理,最终达成目标需要的行动方案,激发学生的积极实践,并跟进目前达成情况,给出积极性建议和优化指导。

他将在成长导师的指引下,找到一个将至少持续一整个学期的“目标”。由于目标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自我驱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在持续提升。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33.jpg

偶遇提雅学园老师与学生们讨论问题,

可书写墙体的面积占到了

提雅学园竖立墙体面积的70%

学生入学时的第三个抉择,是发现梦想。

笔者访谈了两位创始届的同学。

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虹宇自幼习画,又钟爱日本文化,来到提雅学园之后,她逐渐萌生了去日本武藏野大学读美术设计的想法。

于是把学期目标制定为“学会日语”,她计划在2-3年时间里,从日语小白,到达到日本留学生需具备的N2水平。

在英国出生的朝鲜族男孩Charlie,很羡慕虹宇这样刚进入高中就找到了喜欢的大学和专业的同学。Charlie说,自己有时候想当经济学家,有时候又想当律师,梦想还在摇摆中,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学好每一门课。

他本身成绩优秀,但却有作业拖拉的坏习惯。这学期的“目标”,就是做规律作息,更游刃有余掌握时间的人。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36.jpg

学生在提雅学园光之走廊的开放讨论区

其他创始届的学员,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有的是关于学习的,也有许多目标像如减肥健身、激发运动细胞、跳街舞、制作一本画册、改变安静的性格、在一学期内找所有学术导师聊聊天等等关于生活与成长的。

让每个同学找到“目标”,来自于提雅学园自创的教育培养体系GEF。它的全称是“目标-经历-反馈”(Goal-Expereince-Feedback)。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39.png

提雅学园自主研发的GEF培养体系

(目标-经历-反馈)

曾负责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新版高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者、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陈闽江向笔者介绍:

GEF体系的内核框架参考自教育评价学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所提出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框架——教育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实施、学习评价。但GEF体系更强调实践过程中各项基本要素的内在一致性,以及要素顺序重组的重要性。

她正是提雅学园学术体系负责人、社会生活体系负责人、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人、自然科学通识领域学术导师。

 “这套GEF培养体系的逻辑,来自于教育本身,我们认为人的成长和学习,都是基于他自己的目标,然后通过不断经历、学习,再不断反馈、修订、从而达到目标。”陈闽江表示。


  四、不按套路出牌的教学模式  

 

在何遵博士的数学与智能科学通识课上,他选择尽可能规避公式。

他会用生活中各种段子,以及自己的人生经验作为例子,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识数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他们还可以进一步选修展开性学习模块的数学基础、数学进阶与数学高阶课程加以延伸,帮助他们走更远的路。

而没有打算走这条路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掌握数学思维,了解事物的本质。

创始届学生Charlie说,他最喜欢老师的段子,这让他觉得数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问。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43.jpg

提雅学园的数学与智能科学通识课堂 

最近,何老师在教统计与概率。

他拿谈恋爱举例。如果交友标准设置非常高,挑中的人会很少,可能错过很多人。如果交友标准过低,很容易交朋友,但容易遇到错的人。这就是数学概率里面“假阴性”和“假阳性”。

“如果你把门限降低,筛选出来人很多,但出现虚警(false alarm)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提高门限,虚警降低,检测则会变少。”

几句精炼的句子,就把《概率与统计》里面“虚警”与“检测”的概念说清楚了。

作为曾经的学霸一枚,何老师把自己高考时候的“糗事”也开诚布公,只为让学生了解,“概率知识”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中,它对人生重大考试也十分有用。

2004年,他参加江苏省高考,数学考试时,仅花40分钟,做完除最后一题外的所有题目。没想到,最后一题卡住了,做了80分钟。他回忆说,自己高中三年,几乎从来没有遇到数学最后一题解不出来的。

在考场上,他也死脑筋了一回,把剩余所有时间都用在赌最后一题,结果非但没做出来,前面也错了一题,最终成绩为138分,别人眼中的高分,却是他整个高三数学的最低分。

“这就是概率决策出错了。”何老师分析说,“高考的目的,不为满分,只为高分。我最后一题做了30分钟后,就应提醒自己,‘你大概率做不出来了,快去检查前面。保住你会的,更明智。’”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47.jpg

学生们课后自主进行的讨论分析

在提雅学园采访的当天,笔者还旁听了一节丁丁老师的《自我认知与心理学》课程。当天的内容是关于《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及对性格的影响》。

学生们针对“先天和后天,哪个对性格养成更重要”进行正反方辩论。其中有位学生借用文学课学到的《雷雨》作为案例,在白板上画出人物关系图,仔细分析,主人公周萍、周冲的性格特征,以及哪些归因于先天,哪些归因于后天。

课后,笔者和丁丁聊了聊这门《自我认知与心理学》课,开课前,她和教研团队一共进行了6轮磨课。

以这个学期为例,通过《如何识别情绪》系列课、《人的性格是什么》、《生物学基础》、再到笔者听的《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及对性格的影响》,这一系列的课程让学生懂得认识自己,懂得如何与世界相处,以及自控力和自驱力在个人成长上的作用。

在这学期课程的最后,她还专门设计了一节特别加课《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帮助学生在寒假自习时取得高效率。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51.jpg

丁丁“自我认知与心理学”课堂

笔者问丁丁,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提雅学园的自编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究竟采用怎样的思考逻辑?丁丁提到了“给予理解的教学设计”(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这个概念。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把知识点,按照教学用书的固定化流程告诉学生,希望学生记住。而引入设计思维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知识本身,而是希望学生可以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提雅学园的老师有个共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授学生百度可以搜到的知识,没有教授学生搜索知识的方法来的重要。

提雅学园创始团队曾拜访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创新学校High Tech High。这所以PBL(项目制学习)著称的明星学校,颠覆了人们对学校的认知。HTH认为,学校的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355.jpg

提雅学园创校团队于2019年6月参访HTH 

在王强看来,项目制学习十分理想,但现实比较骨感。原来,早在2018年6月,提雅学园筹备团队就引入了包括京东方、科大讯飞在内的4-5家企业,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来设计课程,与当时的建华中学生一起,展开问题探究型学习探索。

经过实践,学校发现那些手头有真材实料的专家,在教学方法、内容深度和课堂沟通上,还是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

将来在新校园里,提雅学园会留出一块空间,计划邀请各大企业共建实验室。学校甚至还在考虑为校外专家量身定制一套培训教案,帮助他们可以更快速上手,从专业人士蜕变成训练有素的老师,把专业知识深入浅出讲给学生们听。

虽然开学仅一学期不到的提雅学园,还未正式开启与企业探索的项目式合作课程,但是校内大大小小的项目制研究,进展得如火如荼。

比如,The Box空间设计选修课,围绕空间设计、让学生们从想法到图纸,从方案到空间结构,将心里一个一个最原初的想法,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实体,更直观感受空间设计的成就感。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411.jpg

The Box项目的部分草图和方案

再如,正在进行的“la café 主理人养成”项目,鼓励喜欢品质生活与社交文化的学生们,基于志趣,从技艺、产品、到商业运营逻辑,了解一个项目背后的商业逻辑,从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理论、消费心理学等学科视角,激发学生心中的商业兴趣与创业者精神,探索运营管理能⼒。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416.jpg

在提雅学园新校区,

有许多打破边界的流动通道,

身处其中会感受到开阔的心境


  五、一个有关幸福感的选择题  


提雅学园曾在一次家庭访谈时,收到一个妈妈的反馈。 

这个对孩子成长秉承开放态度的妈妈说:“因为升学的压力,孩子之前总是比较在意考试分数和排名,没有时间坚持其他兴趣爱好,也不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很心疼。”

前文曾提到的创始届学生Charlie出生在英国,曾在北京多所国际学校就读。去年9月,从北京知名IB学校初中毕业后,选择了提雅学园。作为创始届的第一批学生,直到开学第一天,心里还一直在忐忑。慢慢地,通过和这里许多大神级老师交流,感觉自己“好像每天都在上研究生课程”。

微信图片_20210122090420.jpg

提雅学园火星教室中,

学生们正在自主学习和讨论

到底什么样的家庭,会选择提雅学园?

王强告诉笔者,选择提雅学园的家长,明确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他们不喜欢“唯成绩论”。他们通常带着很强的反思和觉醒。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