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围墙的教室”,“儿童博物馆”到“快闪学校”,教育空间设计创新一直在路上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日益意识到,当下的传统教育已无法适应未来的需求,今天的课程需要发展以适应明天的现实,今天的学校需要重构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学校建筑”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再被仅仅当作装载师生的“教育容器”,而是教学空间、知识展示空间、信息传递空间,同时还是情感交流的场所。

此外,伴随着教育、心理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校变革理论以及各种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学校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求,变革与重构也成为了必然。

纵观当下,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发生变革,而教育空间设计者们也正在不断探索着顺应时代发展,满足未来需求的教育空间。


“没有围墙的教室”

 Ørestad Gymnasium 


在丹麦哥本哈根,有一所看起来不那么像学校的学校——Ørestad Gymnasium,它没有墙,也没有教室,而是充满开放式的合作空间。

1.jpg

沟通、互动和协作是设计考虑的关键问题。灵活开放,从个人到小组再到班级和集会,反映了国际趋势,旨在实现一个更动态、更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逐步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能够在团队中工作,也能够单独工作。

2.jpg

在开放空间里,设置了许多大型的圆筒状空间,鼓励学生成为学习主动者。另外可移动式的墙面和书柜,创造出舒适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日后面对多元议题时,能保有弹性思考力。

3.jpg

每个楼层的旋转部分通向垂直的高中庭,形成了一个提供社区的区域,表达了学校倡导跨学科教育的思想。


“儿童博物馆”

  塞内卡山谷学校  


一般来说,孩子们对去儿童博物馆比去学校更感兴趣。当进入博物馆,他们会感到非常兴奋,完全沉浸在体验之中,无所畏惧地尝试着各种新事物,提出各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

4.jpg

为了探究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塞内卡谷学校开启了一个新的学校项目。该项目是设计公司CannonDesign和匹兹堡儿童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探索学校如何能更好地模仿儿童博物馆,从而在学校体验中激发孩子们更多的欢乐以及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5.jpg

学校要到2022年秋天才正式开放,目前设计已经完成,所有这些新措施都是在没有增加项目成本的情况下引入的,这证明其他学校也可以在没有预算挑战的情况下融入类似的创意环境。

该项目表明,模糊博物馆和学习环境设计之间的边界可以带来未被发现的积极潜力和结果。

6.jpg



“快闪学校”

 回应新冠疫情需求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了一个模块化建造的快闪教室,响应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教室名为学校/房子(School/House),名字灵感来源于传统字面意义上一间教室的含义,并且它回应了当前学校所面临的几个关键挑战,人群密集性、空气循环以及灵活变化性。

7.jpg

这个可以快速安装并投入使用的教室结构体系思考并开始着手解决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时期的社交距离、健康和安全问题,同时也为翻新施工期间或者是快速成长时期提供了学习场所。

8.jpg

学校/房子的设计特点有高屋顶、看向户外的景色、加强的气流系统和便于清洁消毒的建筑饰面,同时学校/房子中还整合加入了混合式教学和学习的科技技术。

正如设计团队所说的,“学校/房子可以在任何平整的地面上快速地进行安装搭建并投入使用,可以是在乡村也可以是在城市的环境中,也可以当学校需要快速扩大它的规模的时候成群地进行搭建,从而能够给予学生亲身学习的机会的同时保障他们的健康。”

9.jpg

模块化教室的设计初衷是为25名学生提供互相相隔1.8米的健康室内学习空间,或者为50名学生提供常规布局的学习场地。

10.jpg

设计采用倾斜的屋顶建造高度为六米的天花板,而抬高的地板则包含了电源插座,以及可将每张课桌周围空气抽走的通风设备,气流方向是可逆的,可以根据呼吸区的污染物清除需求提供灵活的操作体验。


注重沟通、互动和协作的Ørestad Gymnasium,旨在激发孩子们兴趣和积极性的塞内卡山谷学校,回应新冠疫情需求的快闪学校……伴随着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全球教育空间设计者们正在进行着新的实践和探索,教育空间改革创新一直在路上。

进入21世纪,教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未来的学校建筑也要配合未来的教育理念创造空间。今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名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提出了“教育4.0全球框架”,对新经济中的高质量学习进行重新定义。